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亚女儿、韩国文学泰斗、法国人类学家,10月我们一起读这三本书|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 2024年09月29日 16:26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10月将有三本新书作为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共读书目,分别是《女字旁》《日暮时分》《从熊口归来》。报名10月每日书就有机会获得赠书,参与共读活动,希望收到赠书的小伙伴至少写下300字阅读感受,精彩书评将会发布在三明治公众号上。



1

《女字旁》

作者:殳俏

出品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知名作家、编剧殳俏首部女性题材长篇力作,讲述了一个父权家庭下,三个姐妹的人生成长历程,时间横跨三十余年。其中涉及女性成长、亲缘关系、求学打工等话题,特别能引发读者共鸣。同时随着故事推进,与主人公家庭有密切关系的悬疑冷案被一层层解开,情节一波三折,牵动人心。

 

从事创作以来,殳俏始终关注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在其担任编剧的作品《摩天大楼》中就表现出了她对于居住在城市中的女性命运的特殊关照。而在之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双食记》中,她也成功塑造出了众多性格不同、却极具魅力的女性人物群像。

 

小说于《当代》杂志首发,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小说面世后得到了业界和读者的一致肯定,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2024年第三站冠军。读者评价说,整部作品人物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绵长而细腻,彰显了作家完美的叙述技巧和对作品张力的精准把控。还有读者认为,小说中有颠沛流离的生活日常、盘根错节的矛盾、纷繁复杂的情感,作家于亲情的裹挟中完成了对细腻幽微的人性书写和对浮生世事的全景式呈现。


试 读 片 段

她出生于1974年春天,得名李媛,是家里的老二。在这之前,她父亲李顶梁已经有了一个大女儿,正月里生的,起名叫李娴。到李媛懂事的年纪,她又有了个妹妹,叫作李婷。李顶梁的文化程度在老家村子里算高的,能写字算账,也不时收到乡里乡亲的请求给新生儿取名字。从第一个女儿开始,李顶梁就决定,只要是生女,便都以女字旁为名。娴是娴静、娴雅、娴熟,媛则胜在谐音,圆满、圆熟、圆梦。到第三个女儿,李顶梁略有点焦虑了,婷是亭亭玉立、娉娉婷婷,也是暂停、停止、不停不行。到这个时候,李顶梁心里那点关于女人的美好字眼已经所剩无几了,儿子却还是个未知数,这就让他有点绝望了。


在李媛的记忆中,姐姐李娴经常带着她和妹妹出去游荡,因为家里太小,要留给爹爹妈妈造人,而造人的声音不好听,三个小姑娘偶尔会听到,总像是爹爹在欺负妈妈似的。久而久之,李娴在屋外带着妹妹们吃饭,听着声音不对,就会伶俐地抓着两个妹妹的手,往外走。那几年,李婷还小,可以被姐姐随意拎来拎去,但李媛有自己的主意,她是那种不听劝的孩子,非要站在屋外听一会儿,这才心事重重地走开,而那时候的大姐李娴,已经焦灼地急红了脸。


生命是如此这般地由来,李媛只觉得底色是茫然的痛苦。有次邻居家的男孩追她,具体是因着什么,她也忘了,只记得自己不停跑,那男孩认真地在她身后笑着骂,骂着追。跑过了半个村子,又有不明所以的其他人加入,最后她累了,不得已地倒地,有不认识的男孩一下骑在她小肚子上,用小胖手掐她喉咙。是为了什么,她也不明白了。李媛叫了几声,觉得这声音很像妈妈和爹爹造人时发出的,她怕自己也会就此一直发出这茫然的声音,直至生出个弟弟之类的来,恐惧便一下涌了上来。




2

《日暮时分》

作者:【韩】黄晳暎

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


黄晳暎,现实主义文学巨匠、韩国诺奖实力候选人,1943年出生于中国长春,毕业于韩国东国大学哲学系,曾获万海文学奖、丹斋奖、怡山文学奖、大山文学奖等多项韩国权威文学奖项。《日暮时分》曾获2018爱米尔·吉美亚洲文学奖,入围2019年国际布克奖;《铁道员三代》入围2024年国际布克奖。 


黄晳暎的作品对现当代韩国文坛影响深远,李沧东、金爱烂等韩国文坛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兴作家都曾受其启发,李沧东文学创作初期曾以黄晳暎作品为创作灵感。


作为黄晳暎晚年的作品,《日暮时分》相较前期冷硬锋利的现实书写,则增添了一丝少有的柔软和人文关怀,他称之为 “ 模糊的旧爱之影” 的故事。


既是写韩国往事,也是写东亚百姓的共同记忆——他们被现代化的大潮淹没,被甩在身后,陷入冷漠而且孤独的困境,独自舔舐着被时代车轮碾压后的伤口。那些拆毁故乡的人,会被过去永远流放。一部小说版的“山河故人”,从拆毁故乡的“侩子手”和漂泊无根的“城市游民”双视角,揭露急速现代化进程中的拆迁和重建问题,剖析普通人的挣扎与异化。


内 容 简 介

“我们以前住过的地方,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成为记忆中的标本。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留下的是什么?”


当记忆不由自主地袭来,朴敏宇回想起那个他以为已经被抛在脑后的世界——覆盖整座山的低矮的石板屋顶,错综复杂的狭窄胡同和聚集在小店门前的孩子们的笑脸。


驱赶,拆除,重组,霓虹掩住星光,水泥代替土地。他不停地追逐向阳地,庆幸自己逃离了简陋龌龊的贫民区,从不好奇那些被从家园赶出来的故人,去了哪里,又以什么为生。当停下脚步,猛然回头,身边空无一人,记忆里的故乡无迹可循。


一往无前是开拓者的姿态,不将背影留给他人,被抛下的就是自己;不毁灭旧的世界,就无法到达新的乌托邦。羁绊越来越少,目光越来越冷,最终只剩回忆,陪伴生命迫近傍晚的自己。


“这个世界还年轻,我的故乡却老了。”



3

《从熊口归来》

作者:[法]娜斯塔西娅·马丁

出品方:光启书局


年轻的法国人类学者娜斯塔西娅·马丁长期和北极圈内的原住民共同生活。2015年秋天,她在翻越堪察加火山的途中遭遇了一头熊,被咬去了半边颌骨。她奇迹般幸存了下来,而她生命中的危机才真正开始:辗转俄法多家医院,被绑在床上,切开气管,脸上植入金属板,反复经历手术、插管、感染,遭受秘密警察的盘问和猎奇者的围观……这一切几乎将她摧毁。

 

破碎中的娜斯塔西娅回想起,堪察加的埃文人中有一个词叫“米耶德卡”(“半人半熊”),在这场相遇之前,她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玛杜卡”(“女-熊”)。为了重新理解这一事件,她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候中穿越800公里的森林,重返埃文人的部落,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她重建自我,也探索与世界相处的其他方式,直到再次出发……

 

一场人与熊的相互启蒙,一次艰苦卓绝的内向探索。我们仿佛与作者共同经历了这段重创后的重建之路,感受到我们所处的日常世界中看不见的暴力与野蛮,也发现原来还有其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试 读 片 段

十一月的巴黎,不是雨就是雾。三个月前,熊带走了我的一块下颌骨,还有我的两颗牙齿。外科医生即将拔掉我的第三颗牙齿。以牙还牙。三颗。从来都是有二必有三。我躺在手术台上,等着。您可以想象一个舒适的地方,给我注射全身麻醉的护士对我说。我觉得很好 笑,我的笑也在护士的脸上点燃了一个微笑。我对自己说,外面没有出口。我像一头野兽一般走在世界之脊上,我是在找它。我经受了所有这些医学上的考验,因为有一个“我们”在。此时,是我和它,没有其他任何人。我闭上眼睛。树出现了,远处的火山。在树叶下,小船在河面上飘荡。是夏天,但是在下雪,下雪了,这是一个奇迹。


从麻醉中醒来,我总是视力模糊,我不习惯。每一次,我都有一种陌生感,就像是长途旅行回到家,总觉得不是真的在自己家一样。我试图重新适应这具离开了几个小时的身体。我真的去过那里吗?梦的记忆是如此真实。我飘荡,感受,行走,品味。我和我认为听不懂我说话的存在说话。我和他说,我们可以讲和。我的视线逐渐清晰起来:我确实回到了这间漆成淡黄色的,没有一丁点味道的病房里。哦,没有味道, 如果酒精味不算的话, 或者药味不算的话。我想吐。我一直活着。我轻轻地触抚着我的脸,我的喉咙。缺了点什么。在我左边的脖子上,自从第一次手术失败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淋巴结。这个淋巴结逐渐变大,因为它对植入我下颚的钛板上的微生物感染有所反应。我刚刚从手术唤醒室回到病房,很担心。我问实习生们是怎么回事。他们需要给淋巴结切片进行化验。但事情并不是这样发展的:他们一冲动,就决定不再耽搁在这样的“细节”上,他们简单地决定摘除它。他们告诉我,切除更简单。先是皮肤、头发、三颗牙齿、一块骨头,现在又是淋巴结。我在这场战斗中失去的身体的部分越来越多。


参与10月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点击小程序报名: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多余人》磨铁

📖《荒野之境》新经典

📖《道德故事集》磨铁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磨铁

📖《奇想之年》新经典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客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新星出版社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浪花朵朵

📖《我的母亲做保洁》光启书局

📖《什么也别说》格致出版社

📖 《聆听父亲》新经典

📖《超越身体边界》光启书局

📖《女人的事》新经典




Open Call



欢迎有意与「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合作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小讯

微信号:sandwichina











三明治✖️陈思呈工作坊2024报名中!





















10月5日,伦敦心境:一场非虚构工作坊欢迎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明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